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來訪
4月17日至18日,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訪問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簡稱“中心”)和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簡稱“研究院”)。
VenkataramanThangadurai博士,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化學系教授,英國化學學會會員。1999年于印度班加羅爾印度科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隨后到德國基爾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間獲德國波恩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頒發的中心博士后獎學金,2004年任基爾大學教授。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全固態鋰電池中的新型陶瓷膜和混合離子電子導體、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電解電池和電化學氣體傳感器。已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2016年,因其對物理化學的杰出貢獻而獲加拿大化學學會頒發的KeithLaidler獎。


17日下午,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在中心作了題為“下一代鋰電池材料”的講座,此次講座是首次國際學術交流論壇。從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開始逐漸展開,介紹了滿足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材料設計原則,采用固體電解質的優勢,缺陷和非化學計量比在設計高離子電導率電解質中的作用。進一步概括了鋰離子導體的幾種晶體結構,包括鈣鈦礦結構、反鈣鈦礦結構、β-Al2O3、NASICON、LIPON、Garnet型固體電解質。中心圍繞氧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中的Garnet結構材料進行了詳細介紹,包括Li-StuffedLi5La3M2O12(M=Nb,Ta)材料的結構和性能的改性、水穩定性、酸堿穩定性、電化學穩定性方面的研究、Garnet結構固態電解質的界面改性以及如何設計可實用的固體電解質和電極。

報告結束之后,中科院物理所吳凡副研究員和市委常委莊松年陪同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參觀了中心,并向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詳細介紹了中心的運營模式、戰略定位和未來發展愿景。

18日上午,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參觀了研究院新能源科技館、測試分析中心以及吳凡科學家工作室實驗室。對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情況給與的高度的肯定。隨后參觀了中科海鈉,并試駕了由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海鈉聯合開發的全球首輛鈉離子電池低速電動車。
